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172节 (第2/3页)
室忌惮手握重兵的武将,后来他对李家何家痛下杀手,以至于其他的武将也纷纷弃军保命,甚至后人宁愿读书也不愿习武,皇帝那时候对此也是乐见其成,甚至对武举并不在意,这才出现了这般的断层。 如今,悔之晚矣。 好的武将千年难遇,可不是他想一想就能提拔出来的。 蓦然,皇帝忽然问了一句:“你说,荣国公那几个还能不能上得了战场?” 诚亲王连忙劝道:“陛下,那几位老爷子年事已高不说,也已经多年不上战场,甚至有几个从未上过战场。” “再者,临阵换将乃是大忌,与其再派主帅,还不如相信阿隽。” 皇帝长长叹了口气,也说道:“是朕昏了头了。” 他方才的法子是绝对不可行的,几位老国公里头,唯有一个荣国公曾经上过战场,曾有几分成绩,但这一位已经八十高龄,别说帅兵打仗了,能不能上马都是未知数。 这般不行,那般也不妥,皇帝总算是意识到当年自己的一番清洗,竟是让大周面临这般危险的境地,当年他却还得意洋洋,认为自己做到了先帝没有做到的事情。 皇帝心中五味陈杂,如今反倒是只能看何隽的本事了,只希望还有镇北军的那些将领在,能够辅佐何隽,挡住这些狼子野心的鲜卑人。 从宫中出来,诚亲王的心情却也不放松,固然这是熙郡王和苏凤章建功立业的大好机会,但云州行事实在是危险,连孟坤都死在鲜卑的暗杀之下,谁知道何隽和苏凤章会不会步后尘。 他相信何隽的能力,也相信苏凤章的才学,可战场之上刀剑无眼,不到最后分出胜负,谁也不知道最终会如何。 诚亲王脑中盘点着朝廷还能动用的人马,心中也是深深叹了口气,若是前线情形不好,就算父皇不答应,他也得想法设法,调动剩下的那些人马! 可恨他如今身在京城,却是帮不上什么忙! 诚亲王心中闪过无数个年头,回头看了一眼再一次紧闭的殿门,转身快步离开。 第235章 投敌 即使有熙郡王和苏凤章带来的人马,没有了孟老将军的镇北军也依旧士气不振,原本就陷入胶着状态的战局对大周更加不利。 一时间传到京城的消息都是坏消息,让大周百姓议论纷纷的同时又惊恐异常。 去年鲜卑来犯的时候,大周的百姓尚且还有几分自信,即使出了四皇子被俘这样的糟心事儿,但太平已久的大周依旧是庞然大物。 可是时隔一年鲜卑再次来犯,上到皇帝,下至百姓,都开始提心吊胆。 孟老将军的死讯到底是没有能瞒住,即使孟小将军和熙郡王想尽了办法,但就像是苏凤章猜测的那般,鲜卑人也不会让他们隐瞒太久。 若说这消息对镇北军而言是知名的,那么对于大周的百姓而言也是晴天霹雳,在他们的心中,孟老将军就是战神一般的人物,怎么就忽然死了呢! 在这种不可置信的背后,是百姓们心底滋生的怀疑和惊恐,孟老将军都没能挡住鲜卑人,熙郡王不过是个毛头小子,进入军中也不过几年的时间,他真的能挡得住吗? 不只是百姓们这么怀疑,朝中对于熙郡王的信心也不大,甚至有人提出替换将帅。 朝臣们争论不休,大皇子和四皇子各怀鬼胎,若不是皇帝心知没有更好的人选,临阵换将也是兵家大忌,恐怕熙郡王这元帅的位置还真的保不住。 但随着云州传回来一个又一个的坏消息,就连皇帝也坐不住了。 “陛下,熙郡王到底年轻,虽说是何家人,但何将军早逝,只怕他也是纸上谈兵。” “是啊,虽说上一次诚亲王与熙郡王击退了鲜卑人,可那一次实在是侥幸,主要功劳还是在孟老将军,如今孟老将军不在了,光靠熙郡王一人实在是让人担忧。” “陛下,不如现在派出蔡将军等几位老将军,这几位虽说年事已高,却都是上过战场的,到时候还是以熙郡王为主,几位老将军也能帮忙出谋划策。” “陛下,云州乃是大周门户,一旦云州有失,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