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153节 (第3/3页)
之名鞭笞苏大人。” “当年那件事虽然被陛下压下,还赏赐了许多以补偿苏大人,但堂堂七尺男儿受此大辱,苏大人心中定然也恨极了太子,如今我们弹劾太子,苏大人自然乐意帮忙。” 一提这话,旁边有人惊讶问道:“竟然还有此事?太子也太跋扈了一些。” “可不就是如此,苏大人乃是陛下钦点的状元楼,才华横溢,满腹经纶,早就看出了太子跋扈蛮横,妒贤嫉能,不是可造之材,自然不会帮他做事儿。” “就因为此事他得罪了太子,若不是后来在云州立功,如今只怕早就被埋没。” “这一次他冒着得罪太子和荣亲王的风险,也要为我等说话,可见品行高洁!” “是啊,荣亲王毕竟是皇家人,自然是偏帮太子,若不是苏大人从中周旋,我等都不能全身而退,这次确实是多亏了苏大人。” “以前常听孟庭孟大人提起苏大人,言语之中也多有佩服。” 丁兄听了,原本苏凤章不算明朗的形象也变得深刻起来,开口说道:“这次确实是多亏苏大人了,丁某鲁莽惹祸,苏大人对我有救命之恩。” “无论如何,救命之恩不能不报,待我亲自上门道谢。” 旁边那人却说:“苏大人说了,此事他不过是举手之劳,并不求报,只请丁兄养好身体,将来才能为大周效力。” 若说方才丁兄还有几分怀疑,这会儿却真正感激起来:“施恩不图报,苏大人真仁士也。” 这般的对话不只发生在一处,每每荣亲王底下的警卫军要动手,便有苏凤章出来周旋,他们俩一个唱白脸,一个唱红脸,倒是在宫门口演出了一副好戏。 苏凤章越是施恩不图报,在文人之中的口碑越好,他原本就是正统的文人出生,又是与太子有仇,这些年下来颇有几分人脉,如今倒是更上一层楼。 很快,苏凤章从荣亲王口中得知了一个意料之外的消息,张太师中风了! 张太师乃是皇帝的老师,又是他亲自放到太子身边的左膀右臂,他还是北方文人的魁首,在朝堂上一句话能抵得上半壁江山。 太子这些年倒行逆施,却还能稳坐太子之位,固然有皇帝的偏心和支持在,但张太师日日夜夜为之周旋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。 这一次太子闹出这般丑事儿,北方文坛心中也多有不满,在宫门口静坐的可不都是南方一脉的人,可见他们对太子的忍耐已经到了极限。 这个当头张太师一倒下,自然更是雪上加霜。 张太师中风的消息传出来不久,北方文坛便直接分裂成了两个阵营,其中一脉还是坚持保住太子,这些人大部分与太子的纠葛过深,已经分离不开。 而另外一脉却觉得应该放弃太子,太子倒行逆施,秽乱宫廷的罪名已经落实,即使陛下现在看着还想保他,可皇后娘娘,玉妃娘娘,徐贵妃娘娘怎么可能放过他。 这些年来,太子得罪的人太多了,以至于他鼎盛的时候不痛不痒,一朝势弱变成了过街老鼠,人人喊打,恨不得从他身上撕咬下一块肉来。 一开始还只有文人在宫门口静坐弹劾,慢慢的,甚至有胆大的老百姓过来诉冤,不是太子强抢民女霸占良田,就是太子草菅人命滥杀无辜。 一时间,倒像是整个京城的坏事儿都是太子一个人干的。 这其中若说没有四皇子五皇子的手笔,恐怕没有人相信。 太子人人喊打,文武百官对待剩下两位皇子的态度却十分暧昧,四皇子看似势大,但实际上真正投效与他的只有徐家人,其他人不过是暧昧旁观。 相比起来,想要上五皇子之门的反倒是更多一些,毕竟比起丢了一只耳朵,虽然口碑不错却身体残缺的四皇子,如今五皇子手握重兵不说,还备受皇帝信赖。 苏凤章作为诚亲王面前的第一红人,陆陆续续给他递出橄榄枝的人数不胜数,只是不知道这些人若是知道五皇子的身份,还会不会这般。 苏凤章倒是很想找到诚亲王,与他谈一谈这以后之事,但即使是他也见不到诚亲王的面。 太子事发,皇帝醒来的第一天,诚亲王便被召入深宫,从那时候起便再也没出来,苏凤章尝试着问过荣亲王,但他只说宫中暂且还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