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子多福(清穿)_多子多福(清穿) 第66节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   多子多福(清穿) 第66节 (第1/2页)

沉寂下来之间犹豫许久后,明智地选择了后者。
  对此,他的想法是:“汗阿玛身体一直康健,这次应当只是小病,过不久就会痊愈。即便……至少也得好几年后,我不能着急。”
  “再者,我目前积蓄的力量不足,贸然插入太子与老大之间,只怕会成为两人针对的靶子,要不了多久就会彻底失败,还会引起汗阿玛的厌恶,自己反倒讨不了好。”
  于是整个四爷府一脉的势力,全都蛰伏起来。
  与之相反的是,八阿哥胤禩最近活动频频,但他一直打着老大胤禔的旗帜在拉拢人,倒是没有引起更多的注意。
  胤禛咬牙:“老大爷忒蠢了,自己成了别人的挡箭牌都不知道!”
  但他作为局外人,一旦提醒了某一方就不得不参与进去了,于是只能装作不知,眼睁睁看着胤禩拉拢了一波又一波的朝臣。
  二月,康熙巡幸京畿。
  胤禛与胤禩再一次被留了下来,胤禛不能动,胤禩却没有顾忌。
  每天散值回府,胤禛都是一脸铁青。
  这种自己什么也不能做,敌人却可以大肆发展自己势力的感觉实在糟糕透了。
  但好在,胤禛忍了下来。
  三月,江南一带传出明朝皇室后裔朱三太子的线索,太子一马当先派人寻找,胤禔不甘落后,紧跟着派出了自己的人手。
  两方人马争先恐后前往江南,唯恐自己落后一步。
  胤禛作为旁观者却在上朝时发现,汗阿玛对太子与胤禔二人的举动毫无赞赏之意,看向二人的眼神反倒充满了审视与怀疑。
  他吓了一跳,赶紧低头不敢再看康熙。
  下朝后,胤禛犹豫许久,念及当初太子在自己年幼时照顾的情谊,忍不住多嘴提醒了他一句。
  然而太子也不知是被即将到手的功劳冲昏了头脑,还是觉得他的话不可信,或者感觉觉得他看不得太子好……
  总之,太子没信。
  胤禛心情复杂,却也不好再多说什么。
  他如今与太子也有竞争关系,提醒一句已经是看在幼年的照顾情分上,再让他多说几句胤禛自己也是不乐意的。
  毕竟,他也等着太子之位空下来呢
  。
  三月下旬,年过七旬的朱三太子及其儿子被抓,康熙亲自下令于四月在菜市口处当众斩首,以警示其他反清组织。
  张樱得知此事,也是无语,毕竟那朱三太子的年纪都那么大了……
  但她并未多说什么,只当不知此事。
  而因为这事儿,默默的百日宴也受到了影响——
  朱三太子刚被当中斩首,这时候不好将默默的百日宴办得太热闹。经过商量后,胤禛只邀请了几个兄弟,一群人聚了聚也就够了。
  而默默的大名定了下来,弘暖。
  虽然张樱觉得,这名字与默默真的一点儿也不搭,因为这小妮子真的一点儿也不暖,简直是个磨人精。
  五月,康熙决定巡视塞外,胤禔、胤礽、胤祥、胤禵、胤禑、胤禄、胤礼、胤祄等皇子随行。
  因蒙古各部族去年获得草种,纷纷在自家最好的草场种上了牧草,康熙特意召见了四公主及其额驸,二公主及其额驸并其他去年刚种上草种的部族的王公贵族,问了今年各部族的牧草涨势情况。
  除极个别遭了灾的部族外,其他部族即便只是在五月也已经可以初步窥见今年的丰收之景。
  而即便是遭了灾的部族,也有钱亿兜底。
  又因为他们多是在前两年放牧过的草场种草,遭灾后的损失倒也不算很大。
  康熙得知此消息高兴地多吃了半斤肉,但他可能身体真的不行了,以至于多吃的这半斤肉就让他消化不良,闹了大半夜的肚子。
  随行几位皇子等不及天亮,便忙不迭到康熙大帐探病。
  康熙见到所有儿子出现,本来极高兴,然而视线落在太子略显凌乱的衣服,以及脖子处的红痕上,面色一下就变了。
  当时烛火昏暗,大部分人都未察觉康熙的情绪变化。
  唯有老大胤禔因为角度问题,将康熙的眼神转变收入了眼底,并记在了心里。
  之后好些天,胤禔见康熙对太子的态度愈发生疏,反倒日日将年幼的十五、十六、十七、十八等四位皇子带在身边,便隐约察觉到——
  自己的机会,来了。
  第64章
  康熙那边疑似风雨欲来之景, 京城的四爷府同样充满了让人窒息的静默。
  一连好几天,胤禛都会在散值回来后拉着他那群幕僚在书房里讨论,而时间也往往会从他散值回来, 一直到月上三竿。
  胤禛连饭都不记得吃。
  有时候被苏培盛催得急了, 他还会大声喝骂, 将苏培盛骂得狗血淋头。
  要知道苏培盛从胤禛尚未成婚开始,就一直跟在他的身边伺候,他跟在胤禛身边的时间比福晋都还要长, 福晋对他尊敬, 胤禛以往也从不会对苏培盛大声喝骂。
  虽然其中也有苏培盛会做人的缘故,但胤禛对苏培盛确实格外看重。
  但就连苏培盛都被骂了。
  整个四爷府的气氛自然沉寂下来,唯恐一个不小心就将四爷府的天, 胤禛给激怒了, 从而让自己落得不好的下场。
  但看着胤禛一日日地消瘦,苏培盛到底还是忍不住了。
  因为胤禛这段时间根本不去后院, 往往一回府就扎到书房去,福晋等后院女眷已经许久没见到胤禛的面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