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183节 (第3/3页)
庸无能的顾尚书擅自压下了,这事……杜公子可听说过?” 杜绍棠暗暗捏了把汗,那是阿爷仕途的重大转折点,原本前途无量,自此跌落谷底,这话事关杜家前途,绝不能随意作答,他一时拿不定主意,只好求助似的看向阿姐。 太子看在眼里,不免有些懊悔,本想随便找些话头,没想到叫姐弟俩如临大敌。 杜庭兰察觉弟弟求助的视线,面上没吭声,脊背却挺得更直了。 杜绍棠心里一亮,斟酌着字句道:“阿爷常说身为朝廷官员,第一要义是为圣人和百姓分忧,越是明君,越能纳谏如流,所谓‘法有所失,卿能正之’。正因为圣人是一位视民如子的明君,阿爷才敢秉笔直书。” 太子微微笑了起来,这番话不卑不亢,颂扬君主的同时,也再次剖白了杜家人的忠直心肠。 他听说杜裕知性情太过耿直,常常面折人过,这样看来,杜绍棠似乎要比父亲柔和一些,外圆内方,尤为可贵。 是了,杜夫人出身太原王氏,姐弟俩的性子许是随了母亲,难怪杜庭兰那样温柔敦厚。 杜庭兰心中更是百味杂陈,阿玉总说要弟弟独当一面,她和阿娘却总是不放心,如今看来她和阿娘错得太深了,这世上哪有离不开护翼的小鸟,仿佛就是一刹那间,弟弟就长大了。 就不知太子接下来还会问什么,不过看样子她不用时刻悬着一颗心了。 太子不免有些无奈。 怪他,他这也是第一次同小娘子搭讪。 阿娘别的事都管得松,唯独在未来儿媳的事上分外留心,迁入东宫前,他身边没有侍婢,迁入东宫后,宫里亦只有些年长的嬷嬷。 不只如此,阿娘还叮嘱几个儿子以阿爷为典范,一生不许纳妾。 太子心里很清楚,当年正是因为先帝身边侧妃多,才致使襁褓中的阿爷险些遭了毒手,阿爷深恶后宫争宠,多年来从未纳过妃嫔,他们自小将阿爷对阿娘的专情看在眼里,也觉得这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。 到了今年,他在阿娘的要求下开始留意长安这些仕女,原本他因为滕绍的缘故对滕玉意万分好奇,不巧在乐道山庄那一晚滕玉意风疹发作,他没能瞧见滕玉意的长相,倒是被杜庭兰吸走了全副心神。 从前只是远观,刚才却近距离窥见了杜庭兰的相貌,风一吹,那薄薄的纱帘压根挡不住什么,杜庭兰琼鼻樱唇,生就一双弯月般的眸子。 他从来没见过那样温柔清澈的眼睛,一望之下,心跳止不住加快。 看出杜绍棠有些局促,他决定转移话题,笑道:“那边有说变文的,要不过去听听?” 姐弟俩同时松了口气。 就当这时,大批人潮朝青龙寺门前的拱桥涌去,杜庭兰始料未及,差点被人群冲倒。 杜绍棠身躯单薄,自是护不住阿姐,霍丘被隔在了三尺之外,一时也无法近身,杜庭兰被身后的人潮不断推挤,即将跌倒的一瞬间,被人伸手稳稳扶住了。 杜庭兰狼狈抬头,恰好对上太子的眼睛,太子松开手道:“那边好像出了什么乱子,过去瞧瞧吧。” 杜庭兰自是感激不尽。 可是越往前走,她心里的疑惑就越浓,无论人群多么拥挤,只要碰到走不动的时候,太子总能不动声色帮她挡一挡。 她自然知道这意味着什么,只有格外关注某个人,才会把对方的举动全看在眼里,还有今晚太子未免出现得太巧,青龙寺戏场那样大,太子却一直与他们同路。 她越琢磨越心惊。 好在一到事发的地点,太子就自发与他们分开了。 *** “阿姐?”滕玉意好奇望着杜庭兰。 杜庭兰不知如何接话,这件事实在太古怪了,但细细一想,又觉得一切只是凑巧,杜绍棠则认为太子的态度过于热忱,在脑中捋了捋,悄悄把方才的事都说了。 滕玉意怔住了。 青龙寺附近可以游乐的地方那样多,太子去哪不好,偏要同阿姐他们同行,关键这一路还打听了那么多杜家的事。 当然在滕玉意的眼里,阿姐是这世上最美的美人儿,上回在乐道山庄在一众才女中拔得头筹,太子不在场则已,在场瞧见了,会心动也不奇怪。 只不过今晚游人如织,刚才那一幕估计被不少人瞧见了,好在阿姐戴着帷帽,附近也没几个人认识太子。 滕玉意放下心来,搀住杜庭兰的胳膊:“这地方不好说话,我们先回菊霜斋。” 杜庭兰踮脚眺望事发地点:“到底出什么事了?”